庐州卫生科技学校面向全省招生,欢迎广大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我校。 今天是2024年 05月 18日 星期六
当前所在位置: 主页 > 教育教学 >

优质课江诗蓓《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验》

优质课视频链接:

https://www.iqiyi.com/v_19rxt01bog.html

附件1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论文、优秀教学软件和优质课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评选推荐表

 

标    题

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验

作者姓名

江诗蓓

联系电话

18005693647

单    位

庐州卫生科技学校

 

 

 

 

 

内容介绍

 

 

(本栏须由本人填写)

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即乙肝“两对半”的检验是临床上检测乙肝、判断病变类型的一种常见检查。本次课从乙肝病毒结构、病毒感染与复制、“两对半”临床意义等三方面进行讲解。主要包括:

1、视频导入,激发学习动机,引出课题。

2、结合图片,介绍乙肝病毒的结构。

3、通过科普动画视频,结合示意图,讲解病毒感染与复制过程。

4、重点讲解乙肝“两对半”的临床意义。

5、分析常见检查结果:大三阳、小三阳。

6、以科普动画视频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。

7、布置作业:学生课后搜集其他肝炎标志物的相关资料,进行拓展学习。

学校推荐意见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年    月   日

 

《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验》教案

教学课题

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验

授课对象

中职二年级

教材

《健康评估》

课型

理论课

授课时间

2020年5月28日

课时

1学时

教学目标

【知识目标】 熟练掌握乙肝“两对半”的临床意义。

能力目标】 能够熟练判断乙肝“两对半”的各种常见检查结果。

素质目标】 尊重关爱病人,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,不歧视乙肝患者;加强与检查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能力;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。

学情分析

【知识基础】 学生已经学过《生理学》、《解剖学》等基础课程,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。

【认知特点】 偏感性、理性思维较缺乏,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。

【心理特征】 表现欲望强,但自信不足,目标不明确。

教学重点

1、 乙肝“两对半”的临床意义;

2、 常见乙肝标志物检查结果的判断。

教学难点

乙肝“两对半”检验结果的判断。

教学方法

教法:情境导入法、任务驱动法

学法:自主学习法、合作探究法

教学媒体

PPT课件

授课提纲

一、 乙肝病毒的结构

外壳、核心

二、 病毒进入人体后的过程

感染、复制

三、 乙肝“两对半”重点★

1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

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

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

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

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

2、大三阳、小三阳

课前准备

1、 教师在学习通平台推送深读科普视频(乙肝系列)、微课视频(乙肝两对半检查)。

2、 学生分组查找乙肝病毒的结构图片。

3、学生观看视频,小组讨论,梳理归纳,结合搜集的资料,总结出大三阳、小三阳的知识点。

教学过程

教学环节

备注

一、课程导入 (5分钟)

1、播放视频,创设情境。

教师:从视频中,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乙肝,总是谈虎色变。其实只要正确对待,我们并不需要害怕。

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,不歧视患者。)

教师:视频里如何判断这个患者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?

学生答:体检时的检查单。

(引出本节课的课题: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验,即乙肝“两对半”检查。)

2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

任务一:乙肝病毒的结构是怎么样的?

任务二: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,会发生什么?

任务三:乙肝“两对半”是什么及临床意义?(重点★

通过网络视频,学生有了直观感受,提高了学习兴趣。

明确学习任务,学生在任务驱动下,进入本次课的学习。

二、新知讲授 (30分钟)

任务一:乙肝病毒的结构是怎么样的?

1、 课堂展示各小组课前准备的乙肝病毒图片。

教师提问:同学们,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资料,那么你了解的乙肝病毒是什么样子的?

学生回答。

2、 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乙肝病毒的结构。

乙肝病毒虽小,但五脏俱全。它是一种DNA病毒,由外壳和核心两部分构成。外壳即外套,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,俗称“澳抗”。核心部分有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原

任务二: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,会发生什么?

1、播放科普动画视频,提炼出重点词语:感染复制

2、结合示意图,介绍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的复制过程。

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,随血液漫游到肝脏。乙肝病毒黏附在肝细胞后,先脱掉外套,进入细胞内,再甩掉核内衣壳,从而进入细胞核内,充分暴露遗传物质DNA后开始复杂的复制过程,不断生成新的病毒零件,离开细胞核后,开始组装,依次穿上内衣壳、穿上外套,形成新的乙肝病毒。新的乙肝病毒再去感染其他的肝细胞。

结论:病毒进入人体,包括病毒感染病毒复制两个过程。

任务三:乙肝“两对半”是什么及临床意义?(重点★

教师对本部分重点内容进行理论讲解。

(一)乙肝“两对半”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

回顾第一部分:乙肝病毒的结构。在病毒结构上,有三个抗原系统,分别是:乙肝病毒表面抗原、乙肝病毒e抗原、乙肝病毒核心抗原。

机体针对三个抗原产生了专杀的对抗武器,即我们所说的抗体,分别是:乙肝病毒表面抗体、乙肝病毒e抗体、乙肝病毒核心抗体。

其中,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存在于病毒核心或乙肝患者肝细胞核内,往往很难直接测定,所以不包括在内。因此本项检测称为乙肝“两对半”。各项代表的临床意义如下:

1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:是HBV感染的指标,如仅此项阳性提示感染过HBV或是HBV携带者。

2、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-HBs:是保护性抗体,代表机体产生免疫力的标志,也是乙肝好转康复的标志。

3、乙肝病毒e抗原HBeAg:是HBV复制的指标,与传染性强弱有关。

4、乙肝病毒e抗体 抗-HBe:机体HBV复制减少,传染性可能较前减弱。

5、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-HBc:是HBV对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标志。

(二)常见检查结果的判断

回顾课堂导入视频中,患者体检中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,其他各项均阴性,结合患者自身情况,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。

常见的化验单检查结果的判断,如大三阳、小三阳。

1、教师提问:什么是大三阳、小三阳?

学生回答。

2、教师进行分析。

大三阳: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、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、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。

分析:表面抗原阳性,代表有感染,e抗原阳性代表在复制,核心抗体阳性说明存在肝细胞损害,往往见于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传染性强

小三阳: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、乙肝病毒e抗体阳性、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。

分析:表面抗原阳性,代表有感染,e抗体阳性代表复制减少,核心抗体阳性说明存在肝细胞损害,往往见于急性病毒感染趋向康复

展示图片,通过提问,检测学生课前自学情况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教师结合图片,对乙肝病毒的结构,进行讲解,加深学生的理解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通过视频,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,便于学生理解。

 

有了直观印象后,再结合图片讲解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后的复制过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结合PPT,教师重点讲解乙肝“两对半”的临床意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学生讲解大三阳、小三阳的知识点,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,同时检测学生课前自学的效果。

 

教师分析,进一步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。

三、巩固小结 (4分钟)

1、播放动画视频,对乙肝“两对半”的内容进行总结。

乙肝“两对半”可总结为:

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对:代表有无病毒感染;

乙肝病毒e抗原与e抗体对:代表复制强弱;

半对即乙肝病毒核心抗体:代表肝细胞损害。

2、课堂习题:女,19岁,去医院做乙肝两对半检查时,结果为: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弱阳性,其他四项均为阴性,说明什么?

答: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,说明体内存在保护性抗体,但较弱,可以加强乙肝疫苗接种。

师生共同对本节课重点内容归纳小结。

 

通过一道习题,检测课堂学习效果。

四、布置作业 (1分钟)

课后作业: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非常高,是全球公认的公共安全问题。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主要有5种,即甲型肝炎病毒、乙型肝炎病毒、丙型肝炎病毒、丁型肝炎病毒、戊型肝炎病毒。从肝炎的一般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和分型是困难的,必须通过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。课后各小组搜索资料——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标志物,上传学习通平台。

学生课后分组合作,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,培养自主学习能力。

课后反思

教学设计重在以学生为主体,在任务驱动下,学生自主探究,突破重点,化解难点,达成教学目标。通过学习通平台、图片、视频等信息化手段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了教学效果。同时三个学习任务,层层递进,知识点之间相互串联,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。

不足与改进:

1、 教师的语言组织力、亲和力不足,课堂气氛欠佳,教师需锻炼语言能力,试着贴近学生,亲和以待,从而活跃课堂气氛。

2、 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,教师需注意不同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差异性,适当调整教学设计,鼓励全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中。

 

发布于:2020-06-18

上一篇: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蔡晓花

下一篇:教学软件 杨菲 《月经周期的调节》